□ 李小坪 春风拂面,正三月。 当阳?溪,沮河的水正缓缓穿越生活与习俗,穿过城市与乡村。大地弯腰有请春天,有请明媚与新绿,笑语欢声由远及近,万物引而待发,日子变得温煦,dafa888开户官网。 田里的白菜菠菜紫甘蓝疯长,摩拳擦掌挤挤挨挨。桃花杏花李花睁着湿漉漉的眼睛,打量着如期而至的春天。无数飞鸟掠过沮河宁静的湖面,或窃窃私语,或低头梳洗。北归南渡,众鸟还林,这是它们古老而朴素的生活方式。 对?溪人而言,它们是至高无上的自然美,是祥和富足的象征。植物如是,水上的飞鸟亦如是。当众多生物不得不面对栖息空间日益逼仄的现实,这些按时回还,如期生长的生灵,正用旺盛的生命力,展示着它们所得到的护佑与救赎。无论平凡,还是珍稀。只要所有的生命具有顽强而自由的意志,大自然会为生灵腾出道路,大地也会为所有生命找到出路。 这里是粮仓,平畴远风,霞光沃野,肥沃的土地为生存创造了足够的优厚条件。对于很多人而言,?溪是未被知晓的世外桃源,但独属于?溪的味道,却流传很远。 ?溪聚合了众多的食物原材料,肥鱼,大豆,麦子、莲藕……在许多年以前,它们就土生土长在这里,生机勃勃,兴意盎然。为了获得大自然的馈赠,?溪的人们耕种,捡拾,挖掘,捕捞,晾晒……在吃的法则里,风味重于一切。?溪人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口味束缚在一张乏味的清单上,他们自有对食物既传统又独特的理解,在沮河之水的养育下,人的灵性与觉悟会被无形中塑造。比如豆皮,靠着手指间的合作,一个人,就可以构建起一条豆腐的流水线。在?溪人眼里,每一粒豆子都是如此的珍贵,它们既能饱腹,三餐有靠,又能供养日子,过安稳的生活。而那些打造出的独特风味与升华的营养,会形成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,得以传承。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,时间也是食物的天敌。为了保存它们,比如鱼,比如肉,比如菜园刚刚采摘回来的菜薹……人们在拥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保鲜方式后,依然承袭着腌制、风干、烟熏等古老而传统的方法。经过时间参与打造的食物,不是流量,不是网红,是鲜香醇厚,是家的味道。每一个步骤,每一道工序,都揉进了?溪人对于岁月滋养和人心世道的特殊情感。有食物相伴,什么样的样子,都能升腾起希望与喜悦。丰盛的一餐,全家团圆,是温暖富足,是脚下道路的重新开启。 来到?溪,怎能不去看场电影呢。 ?溪电影博物馆具有让人叹为观止的馆藏珍品。这里收藏着上千件电影设备,各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胶片以及画报,各种老旧电影播放机,这些老物件见证了中国几十年的电影放映发展历史。 走进去,慢慢看,回忆穿越到童年,心便静了,轻了,时间也拉长了。 藏馆负责人贺宗耀,在?溪镇上放了一辈子电影,也收集了一辈子机器,画册、影片和图片。 对这份职业,他抱持着一份专注与敬畏。做这件事,不为名利,纯粹是想留住一份美好。也许,当年的那个放电影的年青人,只是凭着对职业的尊重与本心的欢喜,默默地,执着地做着一件在他看来,非常小的小事,压根没想到,几十年后,会有五湖四海的人,来分享他的喜悦与骄傲。 一生做好一件事,听起来很乏味,但做到极致,是多么的好。他所持守的诚心与真意,与他所做的这件事本身,已构成了彼此的涵养关系。在日守一日的养成中,在那件他信服的事情里,有他长年累月的自我对话,与不断的自我和解。他内心不再依赖于这个花花世界,内心清静而无妄念,这是很朴素的幸福感。 看着眼前这些泛黄的画册与海报,我想起诗人木心的《从前慢》: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车,马,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…… 朋友说,小时候看电影,提前三天就开始激动。也是电影让她知道世间何为心动??那种翻几架山,越几条河,去看一场电影的心动。那种奇妙的快乐,小心脏扑通,扑通,在成年之后,再也体会不到了。 而电影,将我们集体拉回了年少。 窗外,沮河之水正流过原野,城市,与乡村。再过上些日子,油菜花就将明艳艳地开放,麦苗也青吼吼地蓬勃在春光里。 清凉世界的?溪,河水的味道,泥土的味道,阳光的味道,粮食的味道,时间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。这些味道,是?溪的味道。 它们早已在漫长的时光中,和故土,乡亲,感恩,怀旧,勤俭,厚意,坚忍等情感和信念融合在一起,才下眉头,又上心间。